时间: 2025-05-01 08:1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4:18
人均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每个人平均”。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个总量或数值在一定范围内每个人所分摊到的数量。例如,“人均收入”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收入除以该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数,得到的每个人平均的收入。
人均 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均 这个词由“人”和“均”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均”有平分、平均的意思,而“人”则指个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 这个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统计和经济领域。
在现代社会,人均 这个词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例如,人均GDP 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之一。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均收入 和人均消费** 等指标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人均 这个词通常给人以客观、理性的感觉,因为它涉及到数据的平均分配。在讨论社会经济问题时,人均 这个词可能会引发对公平分配和社会正义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听到或使用人均 这个词来讨论各种消费和收入情况。例如,和朋友计划外出就餐时,我们会考虑餐厅的人均消费 是否符合我们的预算。
在诗歌中,人均 这个词可以用来表达对社会公平的渴望:
愿每颗心均享温暖, 人均收入不再悬殊。 公平之光照耀大地, 人均幸福如花绽放。
人均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图表和统计数据,如柱状图或饼图,展示不同地区或群体的平均数值。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新闻报道中提到的人均指标,如“今年我国人均GDP增长了5%”。
在英语中,人均 可以翻译为“per capita”,这个词在西方经济学和统计学中同样广泛使用。例如,“per capita GDP”指的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 这个词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人们讨论社会公平和分配问题时常用的词汇。通过对人均 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和社会分析中的重要性。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均】
(形声。从土,匀声。“匀”亦兼表字义。合起来指土地分配均平。本义:均匀;公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均,平也。 、 《周礼·小司徒》-乃均土地。 、 《周礼·序官·均人》-土均。 、 《诗·小雅·北山》-大夫不均。 、 《论语·季氏》-而患不均。 、 、 诸葛亮《出师表》-性行淑均。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霜露所均。 、 清·方苞《狱中杂记》-有无不均。
【组词】
均壹、 均浃、 均人、 均徧、 均辨、 均平、 均遍、 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