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1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19:56
词汇“人士”通常指的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专业知识或特定身份的人。字面意思是指“人”和“士”的组合,其中“士”在中文里常指有学识或有品德的人。
“人士”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士”最初指士大夫阶层,后来泛指有学识或品德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士”的含义逐渐扩展,现在更多指具有特定社会属性的人。
在**文化中,“人士”常带有一定的尊重意味,尤其是在提及专业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时。它反映了社会对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尊重。
提到“人士”,我联想到的是专业、权威和尊敬。这个词在表达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正式和尊重的语气。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与多位专业人士合作,如工程师、律师和医生,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项目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人士”:
在知识的海洋里,专业人士如航海者, 驾驭着智慧的风帆,穿越未知的波涛。
想象一位穿着正装的专业人士在会议室中发言,背景是严肃的讨论声和键盘的敲击声,这样的场景给人以专业和权威的视觉与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人士”可以对应为“personage”或“professional”,但“personage”更多指有名望的人,而“professional”则强调专业性。
“人士”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它不仅指代人,还带有对其社会地位和专业能力的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人士”可以增强语言的正式性和尊重感。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