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0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07:52
泯灭(mǐn mi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消失、灭亡或彻底失去。它通常用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完全消失,尤其是在精神、记忆或痕迹方面。
“泯灭”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演变过程中保持了基本的意思,即彻底消失。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文学和学术语境中仍被广泛使用。
在中华文化中,“泯灭”常与历史的变迁、文化的消亡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过去事物的怀念和对变迁的感慨。
使用“泯灭”这个词时,往往会带有一种哀伤或遗憾的情感,因为它暗示了某种不可逆转的损失。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描述某些珍贵记忆或物品的失去时使用“泯灭”这个词,以表达深刻的遗憾。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泯灭”来描绘时间的无情和记忆的脆弱:
岁月如梭,记忆泯灭, 往昔的欢笑,如今何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荒芜的土地,象征着文明的泯灭;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伤的旋律,来增强“泯灭”带来的情感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extinguish”或“vanish”,它们在表达彻底消失的意义上与“泯灭”相似,但在情感色彩和使用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泯灭”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消失,还蕴含了对过去的不舍和对变迁的感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泯灭”可以增强文本的情感深度和文学价值。
1.
【泯】
(形声。从水,民声。本义:灭,尽) 同本义。
【引证】
宋·王安石《伤仲永》-泯然众人。
【组词】
泯灭,泯没
乱;混乱。
【引证】
陆机《答贾长渊》-王室之乱,靡邦不泯。
【组词】
泯杂、 泯泯
2.
【灭】
(形声。从水,威(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灭,尽也。 、 《尔雅·释诂》-灭,绝也。 、 《礼记·乐记》-国之灭亡无日矣。 、 《谷梁传·襄公六年》-家有既亡,国有既灭。 、 《吕氏春秋·情势》-以小畜大灭。 、 杜牧《阿房宫赋》-谁得而族灭也? 、 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 《文心雕龙·明诗》-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 《战国策·魏策》-灭韩亡魏。
【组词】
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 灭户、 消灭、 毁灭、 灭夷、 灭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