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3:03
刑伤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因刑罚或暴力行为导致的身体伤害。在法律和医学领域,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因犯罪行为或司法程序中的暴力行为而造成的身体损伤。
在文学作品中,刑伤 可能被用来描绘残酷的刑罚场景,增强故事的紧张气氛。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描述任何形式的暴力伤害,不一定与法律相关。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和医学,刑伤 的使用更为精确,通常指与司法程序相关的身体伤害。
刑伤 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刑 指刑罚或惩罚,伤 指伤害或损伤。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刑罚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的手段。因此,刑伤** 这个词在描述这些场景时带有强烈的道德和法律色彩。在现代社会,随着人权意识的提高,对刑伤的关注更多地转向了司法程序中的人权保护。
刑伤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痛苦、不公和暴力。它可能引发对受害者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愤怒。
在日常生活中,刑伤 这个词可能不常被使用,除非是在讨论法律案件或医学话题时。例如,在新闻报道中,可能会提到某人在拘留期间遭受刑伤。
在诗歌中,刑伤 可以被用来象征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心灵的刑伤,深藏于夜的寂静, 无声的泪水,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痛。
刑伤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医院、法庭和监狱的场景,以及相关的声音,如警笛、医生的指令和法庭的宣判。
在英语中,刑伤 可以对应为 "torture injury" 或 "penal injury"。不同文化对刑罚和伤害的看法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但这个词的基本含义在不同语言中是相似的。
刑伤 这个词在法律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身体上的伤害,还反映了社会对正义和人权的关注。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和使用场景对于准确传达信息至关重要。
1.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
2.
【伤】
(形声。从人,塲(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伤,创也。 、 《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命理瞻伤。 、 《左传·襄公十七年》-以杙抉其伤。 、 《左传·哀公元年》-无面伤。 、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 、 《庄子·人间世》-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 、 《荀子·正论》-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
【组词】
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