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6:28
波及:指影响或牵连到其他事物,通常用于描述一个**或行为对周围环境或人群产生的连锁反应。
波及一词源于汉语,由“波”和“及”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波”指水波,引申为扩散、传播的意思;“及”表示到达、触及。两者结合,形成了描述影响扩散的词汇。
在社会学和心理学中,波及效应常被用来分析群体行为和社会的连锁反应。例如,一个社会可能波及到公众情绪,进而影响政策制定和社会稳定。
波及一词常带有一种负面或中性的情感色彩,因为它通常与不良**或连锁反应相关。联想上,可能会想到涟漪、扩散等视觉形象。
在个人经历中,波及可以用来描述某次决策或**对自己或他人生活的影响。例如,“那次投资失败波及了我的整个财务计划。”
诗歌:
风波起,波及无边,
涟漪扩散,心海翻。
一念之间,波及千里,
情感波荡,无尽期。
视觉:想象一片平静的湖面,突然一颗石子投入,波纹逐渐扩散,波及到湖边的每一寸土地。 听觉:想象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声音波及到远处,形成一种自然的和谐。
在英语中,波及可以对应为“ripple effect”或“impact”。在不同文化中,对波及的理解和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即一个**对周围环境或人群的影响。
波及是一个描述影响扩散的词汇,广泛应用于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它带有一定的负面或中性情感色彩,常与不良*或连锁反应相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波及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的影响范围和深度。
1.
【波】
(形声。从水,皮声。本义:波浪,水自身涌动而成波动的水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波,水涌流也。 、 《韩非子·八说》-规有摩而水有波。 、 《淮南子·人间》。注:“波者,涌起。”-起波涛。 、 张衡《西京赋》-河渭为之波荡。 、 《文选·王褒·洞箫赋》-扬素波而挥连珠兮。 、 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洪波涌起。
【组词】
波磔、 波查、 波平如镜、 波臣为虐、 波骇、 波峭
2.
【及】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及,逮也。 、 《史记`项羽本纪》-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 《左传隐公元年》-无庸,将自及。
【组词】
赶不及、 企及、 來得及、 及面、 及时应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