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4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41:43
刑具:指用于执行刑罚或审讯时使用的工具或器械,通常用于施加身体痛苦或限制自由。
刑具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执行刑罚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包括审讯和折磨的工具。在现代汉语中,刑具更多地被用于历史和法律语境中。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刑具的使用和认知差异显著。例如,在古代**,刑具如枷锁、鞭子等是常见的刑罚工具;而在欧洲中世纪,刑具如铁处女、断头台等则更为人所知。
刑具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痛苦、恐惧和压迫。它可能引发对历史上的不公正和残酷行为的反思。
在个人经历中,刑具可能与历史学*或法律研究相关,例如参观监狱博物馆或阅读有关刑罚制度的历史书籍。
在诗歌中,刑具可以被用来象征压迫和苦难:
铁链缠绕,枷锁沉重, 历史的阴影,不曾消散。 刑具之下,灵魂颤抖, 寻求自由,却难以挣脱。
刑具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锈迹斑斑的铁链、冰冷的铁枷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铁链摩擦的声音或受刑者的呻吟。
在不同文化中,刑具的种类和使用方式各异。例如,日本的“铁砧”是一种刑具,而西方的“铁处女”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刑具。
刑具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历史和法律的变迁,也触及了人类对痛苦和压迫的深层认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历史和社会的复杂性。
1.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
2.
【具】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
同本义。泛指准备,备办。
【引证】
《说文》-具,供置也。 、 《广韵》-具,备也,办也。 、 《仪礼·士相见礼》。注:“犹办也。”-以食具告。 、 《礼记·祭统》-官备则具备。 、 《汉书·何武传》-寿为具召武帝显。 、 张衡《东京赋》-礼举仪具。 、 《孙子·谋攻》-具器械。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第二板已具。 、 清·方苞《狱中杂记》-别具本章。
【组词】
具食、 具觞、 具状、 具禀、 具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