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6:49
“是非得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正确与错误、得与失”。它通常用来描述在判断或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包括对与错、利益与损失等。
“是非得失”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和道德观念,强调在决策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但其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是非得失”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和“审时度势”有关,强调在处理事务时要平衡各种因素,避免极端。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稳重和深思熟虑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在复杂情况下需要冷静和理性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是非得失”来帮助自己在做决策时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避免冲动行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是非得失间徘徊,心若明镜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天平,一边是“是”与“得”,另一边是“非”与“失”,象征着平衡和选择。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ros and cons”或“weighing the option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是非得失”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成语,它帮助我在决策时保持客观和全面,避免盲目和冲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提升沟通的深度和广度非常重要。
钱仲联《人境庐诗草·黄公度年谱》:“逮穷年累月,深稽博考,然后乃晓然于~之宜,长短取舍之要。”
1.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2.
【非】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 、 《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非刀匕是共。 、 《礼记·礼运》。注:“犹失也。”-非礼也。 、 《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组词】
非常异义、 非度、 非道、 非德、 非理
3.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