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00:1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0:10:02
“是非曲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正确与错误,弯曲与直”。它用来形容事情的真相、对错和曲折程度。这个成语强调了对事物真实性的判断和对是非对错的辨别。
在文学作品中,“是非曲直”常用于描述复杂的人际关系或的真相。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讨论某个的真相或某人的行为是否正确。在法律或道德讨论中,这个词汇用于强调对事实的查明和对正义的追求。
“是非曲直”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哲学讨论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具体应用可能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是非曲直”与儒家思想中的“正名”和“中庸”有关,强调对事物真实性的追求和对道德标准的坚守。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用于法律、道德和公共讨论中,强调公正和真理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严肃和正式的感觉,常与正义、真理和道德判断相关联。它可能引发人们对公正和真相的追求的思考,以及对复杂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需要判断某个**的是非曲直的情况,例如在团队讨论中,需要公正地评估不同观点的正确性,以做出合理的决策。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是非曲直”来表达对复杂情感或**的深刻理解:
世间万象是非曲直,
心海波澜难辨真假。
在视觉上,“是非曲直”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上的法官,或者历史上的正义象征。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严肃的讨论或辩论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ight and wrong, straight and crooked”,但这种表达不如“是非曲直”在汉语中那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是非曲直”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不仅用于描述事物的真实性和对错,还体现了对公正和真理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精确性和深度非常重要。
二论各有所见,故是非曲折未有所定。
我奉着玉帝天符非轻慢,将~分明看。
1.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2.
【非】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 、 《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非刀匕是共。 、 《礼记·礼运》。注:“犹失也。”-非礼也。 、 《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组词】
非常异义、 非度、 非道、 非德、 非理
3.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4.
【直】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 《书》-木曰曲直。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