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5:45
是非颠倒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将正确与错误、是与非的界限混淆或颠倒过来。基本含义是指在判断或评价事物时,将原本正确的事物视为错误,或将错误的事物视为正确,导致逻辑或道德上的混乱。
在文学作品中,是非颠倒 常用来描述一个道德沦丧或混乱的社会环境,如在反乌托邦小说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观点或行为明显错误。在法律或哲学等专业领域,是非颠倒 可能涉及更深层次的逻辑或伦理探讨。
同义词中,“混淆是非”强调的是故意或无意地使是非界限模糊,而“颠倒黑白”则更强调故意扭曲事实。反义词“是非分明”则强调能够清晰地区分正确与错误。
是非颠倒 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历史悠久,其基本结构和含义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其使用频率和强调点可能有所不同。
在传统文化中,是非颠倒** 常常与道德判断和社会正义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动荡或政治变革时期,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会增加,用以批评当时的社会状况或政治决策。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混乱、不公和道德沦丧。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同时也可能激发对现状的不满和改革的呼声。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的行为或言论明显违背常理和道德,我可能会用“是非颠倒”来形容这种情况,以此表达我的不满和批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是非颠倒的夜里,
星辰也失去了方向,
真理在黑暗中迷失,
唯有心中的灯塔,
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是非颠倒 可能让人联想到混乱的图像,如错乱的拼图或颠倒的文字。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嘈杂无序的声音,或是混乱的辩论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urn things upside down" 或 "confuse right and wro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都是在描述一种逻辑或道德上的混乱状态。
是非颠倒 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们描述和批评不公正的社会现象,也促使我们思考和追求真理与正义。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
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阳世全凭一张纸,~多因此。
1.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2.
【非】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 、 《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非刀匕是共。 、 《礼记·礼运》。注:“犹失也。”-非礼也。 、 《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组词】
非常异义、 非度、 非道、 非德、 非理
3.
【颠】
(形声。从页(xié),真声。本义: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颠,顶也。 、 《国语·齐语》-班序颠毛。 、 《后汉书·蔡邕传》-诲于华颠胡老。
【组词】
颠毛、 颠顶、 颠童
4.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