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5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56:31
“歪嘴念邪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歪着嘴巴念诵邪恶的经文。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言行不正、心术不正的人,或者指那些故意曲解事实、误导他人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讽刺或批评某些人物的不良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描述那些故意歪曲事实、误导他人的行为。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道德或伦理问题时,可能会被提及。
同义词:
反义词:
这个成语的词源不太明确,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言行不正、心术不正的批判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含义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仍然是指责那些故意曲解事实、误导他人的人。
在**文化中,正直和诚实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品质。因此,“歪嘴念邪经”这个成语在社会中被用来批评那些违背这些道德准则的人。它反映了社会对于诚信和正直的重视。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欺骗、不诚实和误导。它可能让人感到愤怒或失望,因为它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故意歪曲事实,误导他人。这种行为让我感到非常不悦,因此我会用“歪嘴念邪经”来形容这些人的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世间多有歪嘴者,
念诵邪经惑人心。
正道光明何处寻?
莫被谎言蒙了眼。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歪着嘴巴的人,正在念诵一些听起来不正经的经文。视觉上,可能是一个扭曲的面部表情;听觉上,可能是一些听起来不和谐或不正经的声音。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可以用“twist the truth”或“spread misinformation”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方式也强调了故意曲解事实和误导他人的行为。
“歪嘴念邪经”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有力的批评工具,用来指责那些言行不正、心术不正的人。它反映了社会对于诚信和正直的重视,并且在不同的语境中都有其应用价值。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不诚实行为的批评。
你不要干~的勾当。
1.
【歪】
扭伤。
【引证】
《红楼梦》-被石头绊了一下,歪了腿。
【组词】
歪了脚
2.
【嘴】
(嘴,本作觜。嘴是后起的累增字。形声。从口,觜(zuǐ)声。本义:同“觜”。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觜,鸱旧头上角觜。或作嘴。
3.
【念】
(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念,常思也。 、 《诗·大雅·文王》-天念尔祖。 、 《诗·邶风·谷风》-不念昔者。 、 《论语》-不念旧恶。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史记·陈涉世家》-念鬼。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母劳家里。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念蒙君实。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
【组词】
念诵、 念恤、 念旧、 念思、 念想、 念一、 念恋
4.
【邪】
(mòyé)。
古同疑问词“耶”。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欺秦邪。 、 《世说新语·自新》-令名不彰邪。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何预我邪。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是且非邪。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资治通鉴》-可迎之邪。 、 《资治通鉴·汉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语助词,表反诘,吗)!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此画果真邪。 、
5.
【经】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引证】
《韩非子》-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 、 《中国歌谣资料》-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