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4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45:20
是非之地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容易引起争议或纷争的地方。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个地方因为历史、政治、社会等因素而频繁发生冲突或争议,使得这个地方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在文学作品中,“是非之地”常用来描绘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环境,如战争地区、政治斗争的中心等。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社区或家庭内部经常发生争吵的地方。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词可能用来分析特定地区的社会动态和政治局势。
“是非之地”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中“是非”指的是对与错、争议与辩论,而“之地”则表示地点或区域。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
在**文化中,“是非之地”常常与历史上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联系在一起。例如,某些历史上的战场或政治斗争的中心,常常被后人称为“是非之地”。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冲突和不安。人们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气氛、激烈的争论和不安定的环境。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某人经常与家人或朋友发生争执,可能会形容自己的家为“是非之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那是非之地,爱与恨交织,如同夜与昼的交替,永无宁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充满紧张气氛的城市街头,人们面带焦虑,警车和救护车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otbed of controversy”或“battleground”,都用来形容容易发生争议的地方。
“是非之地”这个词汇在描述复杂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特定地区的动态,也反映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冲突和争议。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我们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和表达能力。
我想第一步只有让你师父跳出是非之地,哪一方面都不帮。
~不宜久留。
1.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2.
【非】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 、 《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非刀匕是共。 、 《礼记·礼运》。注:“犹失也。”-非礼也。 、 《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组词】
非常异义、 非度、 非道、 非德、 非理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