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2:11
词汇“役召”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专业术语。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役召”的字面意思是指征召服役或召唤执行任务。在古代,这可能指的是征召士兵或劳工为国家服务。
“役召”这个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役”指的是服役或劳役,“召”则是召唤或征召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历史或军事语境中仍然保留其意义。
在古代**,役召是国家管理人力资源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战争时期。这种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军事和政治结构。
提到“役召”,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牺牲,以及国家对个人自由的限制。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生僻,个人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但如果参与历史或军事相关的讨论,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役召”来描绘士兵被征召的场景:
铁蹄踏破晨曦,
役召声响彻乡里。
壮士离家去,
刀剑映寒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代征兵的场景,士兵们集结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激昂或悲壮的音乐来增强这种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conscription”(征兵)或“draft”(征召),它们在英语中用来描述类似的征兵制度。
“役召”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但在学*和理解古代军事和社会制度时,它提供了重要的语境信息。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词汇在语言中的位置和意义。
1.
【役】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 、 《周礼·遂人》-若起野役。 、 《周礼·小宰》-听政役以比居州长。 、 《周礼·师田》-行役之事。 、 《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国语》-弃政而役,非其任也。
【组词】
役夫、 役民、 役卒
2.
【召】
(形声。从口,刀声。本义:呼唤)。
召唤。用言语叫人来。
【引证】
《说文》-召,呼也。从口,刀声。以言曰召,以手曰招。 、 《广雅·释诂二》-召,呼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 、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大府召视儿。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亦召供奉。
【组词】
召呼、 召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