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8:48
词汇“役令”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役令”字面意思是指服役的命令或指令。在古代,它可能指的是征召士兵或劳役的官方命令。
“役”字在古代汉语中指服役、劳役,“令”字指命令、指令。随着时间的推移,“役令”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在古代**,役令是政府征召民众参与国家建设或军事活动的一种方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和军事制度。
“役令”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战争、征役和民众的苦难,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色彩。
在现代生活中,“役令”几乎不再使用,可能只在历史学*或军事爱好者中有所提及。
在创作中,可以将“役令”用于描述古代战争或征役的场景,增加作品的历史感。
结合古代战争的图片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役令”的背景和情感色彩。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conscription”(征兵)等,但具体含义和使用情况会有所不同。
“役令”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组织方式和军事制度。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
1.
【役】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 、 《周礼·遂人》-若起野役。 、 《周礼·小宰》-听政役以比居州长。 、 《周礼·师田》-行役之事。 、 《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国语》-弃政而役,非其任也。
【组词】
役夫、 役民、 役卒
2.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