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2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25:09
“烂柯亭”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的一个典故。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亭子,但这个词汇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历史故事。
在文学作品中,“烂柯亭”常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哲学或文学时,它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文学研究中,这个词汇有特定的学术意义。
“烂柯亭”源自南朝宋时期的《世说新语》,其中记载了一个故事:王质在山中砍柴,看到两个童子在下棋,他观棋不倦,等到棋局结束,发现自己的斧头柄(柯)已经腐烂。这个故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在文化中,“烂柯亭”常被用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它反映了人对时间、历史和人生的深刻认识。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往的怀念。它让人联想到古老的亭子、静谧的山林和悠长的历史。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历史讲座中听到“烂柯亭”的故事,这让我对时间的流逝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烂柯亭下,岁月如梭,古木参天,人事已非。”
想象一座古老的亭子,周围是茂密的树林,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象征可能是“时间之沙”(Hourglass),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烂柯亭”是一个充满哲理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一个具体的历史故事,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对时间、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1.
【烂】
(形声。从火,阑声。本义:煮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爛。-孏,孰也。 、 《吕氏春秋·本味》-熟而不烂。 、 晋·干宝《搜神记》-三日三夕不烂。
2.
【柯】
(形声。从木,可声。本义:斧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柯,斧柄也。 、 《广雅》-柯,柄也。 、 《国语·晋语》-今若大其柯。 、 《诗·豳风·伐柯》。毛传:“柯,斧柄也。”-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组词】
柯斧、 柯长三尺
3.
【亭】
(象形。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为从高省,丁声。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
同本义。后指驿亭。
【引证】
《说文》-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 、 《一切经音义经》-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 、 《释名·释宫释》-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 《汉书·高祖纪》-为泗上亭长。 、 晋·干宝《搜神记》-安阳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辄杀人。 、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组词】
亭邮、 亭民、 亭寺、 亭舍、 亭传、 亭置、 亭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