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3:18
词汇“役属”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专业的术语,或者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由于这个词汇的特殊性,我将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役属”的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服役的归属”或“隶属于某个役务”。在古代汉语中,“役”通常指的是劳役、兵役等强制性的公共劳动或军事服务,“属”则有归属、隶属的含义。因此,“役属”可能指的是某个人或群体被指定或分配到特定的役务中。
在古代**的法律和行政体系中,“役属”可能涉及到户籍制度,即根据户籍来分配和征召劳役或兵役。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奈。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社会学或法律学的专业领域中,可能仍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役”和“属”都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役”字的含义逐渐从具体的劳役扩展到更广泛的“服务”或“职责”,而“属”字则保持了其归属的基本含义。在现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单独使用时仍然常见,但“役属”这个组合词可能已经不太常用。
在**古代社会,役属制度是维护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权力结构,同时也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命运。
提到“役属”,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社会的严苛和不公,以及普通百姓的艰辛和无奈。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感色彩。
由于“役属”是一个较为专业的词汇,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如果需要使用,可能会在讨论历史或法律问题时提及。
在创作中,可以将“役属”作为一个象征,用来描绘一个被束缚、无法自由选择命运的人物或群体。
由于“役属”涉及到古代的劳役和兵役,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兵器、铠甲、劳作的场景等视觉元素,以及战鼓、号角等听觉元素。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类似的制度和词汇,用来描述强制性的劳动或军事服务。例如,古罗马的“征兵制”(conscription)和“劳役”(slavery)等。
“役属”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种制度和文化现象。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这个词汇的使用场景有限,但它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库,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思考历史和社会问题的角度。
1.
【役】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 、 《周礼·遂人》-若起野役。 、 《周礼·小宰》-听政役以比居州长。 、 《周礼·师田》-行役之事。 、 《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国语》-弃政而役,非其任也。
【组词】
役夫、 役民、 役卒
2.
【属】
继续;连接(侧重于互相衔接)。
【引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亡国破家相随属。 、 《史记·魏公子列传》-冠盖相属。 、 《水经注·江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挽炮车者,络绎相属。
【组词】
属纩、 属界、 属连、 属志、 属引、 属文、 属读、 属聚、 属丝、 属好、 属怨、 前后相属
缀辑;撰写。
【引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 、 《后汉书·张衡传》-衡少善属文。
【组词】
属文、 属辞、 属书、 属对、 属缀、 属稿、 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