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9:14
役人(やくにん)是日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官员”或“公务员”。它指的是在政府机构中工作的人员,负责执行政府的政策和法规,以及处理日常的行政事务。
在不同的语境中,“役人”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役人”一词源自日语的“役”(やく),意为“职责”或“任务”,加上“人”(にん),意为“人”。在古代日本,役人指的是承担特定职责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指代政府机构中的工作人员。
在日本社会中,役人通常被视为稳定和有保障的职业,但也常常被批评为官僚主义和效率低下。役人的形象在公众中有时是正面的,有时是负面的,这取决于他们的工作表现和社会对政府机构的整体看法。
役人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稳定、责任和权威,但也可能让人想到官僚主义、繁文缛节和缺乏灵活性。这种双重性使得役人在不同的语境和情感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在个人经历中,役人可能与政府服务、行政程序和官方文件相关联。例如,在办理护照或签证时,可能会与役人打交道,体验他们的服务和效率。
役人可以被融入到诗歌或故事中,例如:
役人の影は長く、街に降り立つ。 他们的影子长长地落在街道上。
役人可能让人联想到穿着正式服装的政府官员,或者在办公室中忙碌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正式的会议或官方的讲话。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official”或“civil servant”。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指代政府机构中的工作人员。
役人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政府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也反映了社会对政府机构的看法和期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役人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和理解相关的概念和情感。
1.
【役】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 、 《周礼·遂人》-若起野役。 、 《周礼·小宰》-听政役以比居州长。 、 《周礼·师田》-行役之事。 、 《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国语》-弃政而役,非其任也。
【组词】
役夫、 役民、 役卒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