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6:00
国际儿童节: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全球范围内庆祝儿童的节日”。它通常指的是每年的*月1日,这一天被许多国家定为儿童节,旨在强调儿童的权利和福祉,庆祝儿童的纯真和快乐。
国际儿童节的设立源于1925年世界儿童福利会议,正式定为*月1日是在195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节日的意义和庆祝方式在不同文化中有所演变,但其核心目的——关注和庆祝儿童——始终未变。
在许多文化中,国际儿童节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活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会举办各种活动,如游戏、表演和教育讲座,以提高公众对儿童权利的认识。
国际儿童节通常带给人温馨、欢乐和希望的情感。它让人们联想到孩子们的笑声、纯真的眼神和无限的可能性。
在我的生活中,国际儿童节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会参与当地的庆祝活动,或者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捐款,以表达对他们的支持和关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六月的阳光下, 国际儿童节绽放, 孩子们的笑声, 是世界上最美的乐章。”
想象一下,五彩缤纷的气球、欢快的音乐和孩子们的笑脸,这些都是国际儿童节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儿童节的日期和庆祝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的儿童节是月1日,而美国的儿童节则没有固定的日期,但会有各种与儿童相关的活动和庆祝。
国际儿童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它不仅庆祝儿童的纯真和快乐,也提醒我们关注儿童的权利和福祉。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对儿童的关爱和支持。
1.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2.
【际】
(形声。从阜(fù),祭声。本义:两墙相合之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两墙相合之缝也。-际,壁会也。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4.
【童】
(形声。重省声。(qiān),罪。本义:男奴仆)。
同本义。
【引证】
《易·旅》-得童仆贞。 、 《仪礼·既夕礼记》-童子执帚。 、 宋·苏轼《石钟山记》-小童持斧。
【组词】
童奴、 童隶、 童仆、 童妾
5.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