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2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24:00
“下临无际”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向下看去,视野所及之处没有边际,形容视野极其开阔,无边无际。它通常用来形容站在高处向下望去,所见之景广阔无垠,给人以壮阔、宏伟的感觉。
在文学作品中,“下临无际”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观,如高山、大海或广阔的平原,以增强场景的宏伟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旅行经历或自然风光时,人们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旅游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特定的地理特征或旅游景点的特色。
“下临无际”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构成的每个字都有明确的意义:“下”表示向下,“临”表示面对或接近,“无际”表示没有边际。这个词汇的结构和意义在历史上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显著的演变。
在**文化中,自然景观常常被赋予哲学和道德的象征意义。使用“下临无际”这样的词汇来描述自然,不仅传达了景观的物理特征,也隐含了对自然界宏伟和无限性的敬畏,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惊叹。它让我联想到站在高山之巅或大海之滨,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这种体验常常激发我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在我的一次旅行中,我曾站在华山的顶峰,下临无际的云海和群山,那一刻的震撼至今难忘。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向朋友描述那次经历的壮丽。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下临无际的夜空,
星辰如沙,银河如练。
心中的梦想,
在这无垠中寻找方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站在高山之巅,下临无际的云海的照片,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风声、鸟鸣或是远处的水流声,增强这种宏伟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retching as far as the eye can see”或“boundles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境相似,都是对无限广阔的描述。
“下临无际”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加深了我对自然界的理解和敬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能够传达出深远的情感和宏伟的意境。
站在尖峰岭顶上看,~的热带雨林格外壮观。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临】
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引证】
《集韵》-临,哭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 、 《史记·高祖本纪》-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 《汉书·文帝纪》-遗昭曰,无发民哭临宫殿中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际】
(形声。从阜(fù),祭声。本义:两墙相合之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两墙相合之缝也。-际,壁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