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7:48
“临危效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面临危险的时候,勇敢地承担起责任并执行任务。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畏艰险,忠于职守的精神。
在文学作品中,“临危效命”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在危难时刻的英勇行为,如战争、灾难等情境下的表现。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正式场合或描述历史**时,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公共安全等,这个词汇强调的是职业责任感和牺牲精神。
同义词:
反义词:
“临危效命”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军事和政治文化,强调在危难时刻的忠诚和勇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适用于其他需要勇气和责任的场合。
在**文化中,“临危效命”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忠诚和勇敢精神,是社会推崇的美德。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赞扬那些在危机时刻表现出高尚品质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尊重,联想到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现代社会中的无名英雄。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勇气和责任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过消防员在火灾现场临危效命的情景,他们的勇敢和无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风暴的中心,他临危效命,如同一道不灭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的夜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消防员在火海中救援的画面,音乐上可以联想到激昂的进行曲,象征着勇气和决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ise to the occasion”或“step up to the plate”,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在关键时刻承担责任的意味。
“临危效命”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面对困难时思考如何展现出勇气和责任感。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欣赏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徒因学古之勤,粗识事君之节,苟临危效命,尚当不顾以奋身,况为善无伤,何惮竭忠而报国。
1.
【临】
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引证】
《集韵》-临,哭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 、 《史记·高祖本纪》-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 《汉书·文帝纪》-遗昭曰,无发民哭临宫殿中
2.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
3.
【效】
(形声。从攴(pū),交声。“攴”有致力的意思。本义:献出;尽力)。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 、 《史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
【组词】
效力;效绩、 效玺、 效己、 效芹
4.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
1. 【临危】 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