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5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0:32
“上行下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学。基本含义是指领导者或上级的行为会对下级或群众产生示范作用,下级会模仿上级的行为。
“上行下效”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社会观念,强调领导者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社会中,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不仅限于政治或管理领域,也扩展到教育、家庭等多个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领导者被视为道德和行为的楷模,因此“上行下效”强调了领导者的责任和影响力。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强调领导力和组织文化建设的背景下。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强调了积极的行为和道德的传递。它让人联想到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其中每个人都遵循着良好的行为准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位老师通过自己的勤奋和责任感,上行下效地影响了他的学生,使得整个班级的学*氛围和成绩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上行下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德行天下。”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领导者带领着一群人,他们的步伐一致,面带微笑,共同向着目标前进。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到和谐与力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onkey see, monkey do”,但它更多地强调模仿,而不像“上行下效”那样强调领导者的正面影响。
“上行下效”这个成语强调了领导者的行为对下级和整个社会的影响,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领导力和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积极的影响。
上行下效,淫俗将成。
春秋事情,丞相晏婴死后,没人敢在齐王面前讲实话,到处都是奉承声,齐王觉得很奇怪,就找臣子弦章谈论此事。弦章说:“凡事都是上行下效,臣子都是按君王的喜好办事,您喜欢被奉承,他们就奉承您。”齐王觉得很有道理
1.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
3.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4.
【效】
(形声。从攴(pū),交声。“攴”有致力的意思。本义:献出;尽力)。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 、 《史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
【组词】
效力;效绩、 效玺、 效己、 效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