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9:55
“临危自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面临危险或困难时,自己想办法应对或解决问题。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逆境中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克服困难。
“临危自计”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个人智慧和勇气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广泛,成为描述人们在危机中展现智慧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强调个人在困难面前的自我救赎和智慧是一种美德。这个成语反映了儒家文化中“自强不息”的价值观,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不放弃,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智慧、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它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项目管理中遇到突发问题,当时我临危自计,迅速调整策略,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得到了团队的认可。
在诗歌中,可以将“临危自计”融入到描述英雄人物的诗句中,如:“英雄临危自计出,智勇双全破重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危机中冷静思考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紧张而充满希望的旋律,来表达在危机中寻找出路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ise to the occasion”或“think on one's feet”,它们都强调在困难时刻展现出的应变能力和智慧。
“临危自计”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面对困难时更加注重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这个成语的积极内涵激励我在生活中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臣食君之禄,死君之难,临危自计,非忠也。
唐朝时期,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叛乱,自称建兴王,卢龙节度使朱滔也叛乱,自称冀王,而他的哥哥朱泚进攻长安自立为皇帝,改国号秦。唐德宗逃到奉天,只有大将军吴溆不临危自计,前去长安游说朱泚归降朝廷而被杀
大丈夫是不会~的。
1.
【临】
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引证】
《集韵》-临,哭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 、 《史记·高祖本纪》-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 《汉书·文帝纪》-遗昭曰,无发民哭临宫殿中
2.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计】
(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shǔ)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計,会算也。 、 《管子·七发》-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 《礼记·内则》-学书计。 、 《礼记·月令》-命农计耦耕事。 、 《国语·郑语》。注:“算也。”-计亿事。 、 诸葛亮《出师表》-计日而待。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计日以还。 、 明·魏学洢《核舟记》-而计其长。 、 《聊斋志异·促织》-蹄躈各千计。
【组词】
计会、 计口、 计度、 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