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5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58:03
临吊: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在亲友去世后,前往丧家进行哀悼和慰问的行为。字面意思是指“临时吊唁”,强调的是在特定时刻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家属的慰问。
临吊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临”(临时、接近)和“吊”(吊唁、哀悼)组成。在古代,临吊可能涉及更多的仪式和礼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形式和意义有所简化,但核心的哀悼和慰问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临吊是一种表达对逝者尊重和对家属同情的重要方式。它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和“礼”的观念,强调在他人遭遇不幸时的关怀和支持。
临吊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哀伤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不可避免,同时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社区的支持。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几次临吊的经历,每一次都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以及在他人需要时伸出援手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临吊:
在临吊的静默中,
我听见了生命的回响,
逝者的微笑,
在风中轻轻摇曳。
临吊可能让人联想到葬礼上的黑色服饰、沉默的人群和哀伤的音乐。视觉上,可能是灰暗的色调和庄重的氛围;听觉上,可能是低沉的哀乐和人们的低语。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ondolences”或“mourning”,虽然表达方式和仪式有所不同,但核心的哀悼和慰问意义是相通的。
临吊这个词在我对语言的理解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述,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递。它让我意识到在面对生命的终结时,人与人之间的支持和关怀是多么重要。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这些富含文化和社会意义的词汇。
1.
【临】
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引证】
《集韵》-临,哭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 、 《史记·高祖本纪》-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 《汉书·文帝纪》-遗昭曰,无发民哭临宫殿中
2.
【吊】
(吊为弔的俗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zēng)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本义:悼念死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弔,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敺禽。 、 《礼记·曲礼》-知生者弔,古弔辞曰,如何不淑。 、 贾谊《吊屈原赋》-敬吊先生。
【组词】
吊纸、 吊问、 吊死、 吊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