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3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38:31
果皮:指水果的外层覆盖物,通常是可食用的,如苹果皮、香蕉皮等,但也包括一些不可食用的硬壳,如椰子壳。
果皮一词源自汉语,由“果”和“皮”两个字组成,直译为“fruit skin”。在古代汉语中,“皮”字已有覆盖物、外层的含义,而“果”则指果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
在不同的文化中,果皮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和象征意义。例如,在**文化中,某些水果的果皮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而在西方文化中,果皮可能更多地被视为垃圾或堆肥材料。
果皮可能让人联想到新鲜、自然和健康,也可能让人想到浪费和环境问题,特别是当果皮被大量丢弃时。
在日常生活中,果皮常被用于烹饪,如制作果皮茶或果皮糖,也可能在园艺中用作堆肥材料。
在诗歌中,果皮可以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剥去那层**的果皮, 露出的是生命的甘甜与苦涩。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peel”和西班牙语中的“cáscara”,虽然指的都是果皮,但在具体用法和文化含义上可能有所不同。
果皮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指代水果的外层,还承载着文化、环境和情感的多重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果皮的多样性和象征性,有助于更丰富地表达和理解相关主题。
1.
【果】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果,木实也。 、 《易·说卦》-艮为果蓏。 、 《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 、 《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五果为助。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明·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组词】
果布、 果馔、 果谷、 果正、 果桌、 草果;荚果;浆果;果瓜、 果茹、 果隋、 果蔗
2.
【皮】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广雅》-皮,剥也。 、 《战国策·韩策》-皮面抉眼。 、 《释名》-皮瓠以为蓄。
【组词】
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