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1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11:04
不果: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没有结果”或“未能达成”。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个行动、计划或目标最终没有实现或达成预期的结果。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不果”常用来描述主人公的努力或追求最终未能成功,增添故事的悲剧色彩或深刻性。 例如:“他的爱情追求最终不果,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不果”可以用来简洁地表达某件事情没有成功。 例如:“我们原计划去野餐,但因为下雨不果。”
专业领域:在商业或法律领域,“不果”可能用来描述某个项目或交易未能完成。 例如:“由于资金问题,该投资项目最终不果。”
同义词:失败、未遂、未成、未果 反义词:成功、达成、实现、完成
“不果”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结构简单明了,由“不”和“果”两个字组成,直译为“没有结果”。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就有“不果”一词的出现,用以描述战争或政治行动的未成功。
在**文化中,“不果”常常与“努力”和“坚持”相对照,强调即使努力也可能无法达成目标的现实。这种观念在社会中鼓励人们面对失败时要坚韧不拔,同时也接受现实的不完美。
“不果”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遗憾或失望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努力后的空虚和未达成目标的失落感。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计划一次长途旅行,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不果,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不果”的含义和它带来的情感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不果花间梦,秋月未圆人世情。”
视觉上,“不果”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片未完成的画作或半途而废的建筑;听觉上,可能让人想起一首未完成的乐曲或突然中断的对话。
在英语中,“不果”可以对应为“unaccomplished”或“unsuccessful”,在不同文化中,对于未达成目标的表达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不果”这个词汇在表达未达成目标时非常简洁有力,它不仅反映了语言的精确性,也体现了文化中对于努力和结果的深刻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不果”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果】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果,木实也。 、 《易·说卦》-艮为果蓏。 、 《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 、 《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五果为助。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明·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组词】
果布、 果馔、 果谷、 果正、 果桌、 草果;荚果;浆果;果瓜、 果茹、 果隋、 果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