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5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50:57
果枝:字面意思是指带有果实的树枝。在植物学中,它特指那些在生长季节末期或成熟期,枝条上结有果实的部分。
果枝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果”和“枝”两个汉字组成,分别表示果实和树枝。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在农业社会中,果枝象征着丰收和富饶,是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成果。在现代社会,果枝也常被用作装饰,如在节日或庆典中,用以增添喜庆氛围。
果枝给人以丰收、满足和自然的联想。它可能唤起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是对自然界生命循环的敬畏。
在日常生活中,果枝可能出现在果园参观、采摘水果或是家庭园艺活动中。例如,在家庭花园中种植果树,观察果枝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是一种亲近自然的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果枝:
春风拂过果枝头,
花开花落几度秋。
果实累累挂枝梢,
岁月悠悠情未休。
果枝的视觉联想可能是满树的果实,色彩丰富,形状各异。听觉联想可能是风吹过果枝时,果实轻轻碰撞的声音,或是人们在果园中采摘果实的欢声笑语。
在不同文化中,果枝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苹果树的果枝可能与亚当和夏娃的故事相关,而在东方文化中,桃树的果枝可能与长寿和吉祥有关。
果枝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植物学和农业中有其实际的应用,也在文学和艺术中扮演着象征性的角色。通过对果枝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情感和表达。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库,提升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1.
【果】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果,木实也。 、 《易·说卦》-艮为果蓏。 、 《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 、 《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五果为助。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明·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组词】
果布、 果馔、 果谷、 果正、 果桌、 草果;荚果;浆果;果瓜、 果茹、 果隋、 果蔗
2.
【枝】
(形声。从木,支声。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枝,木别生条也。 、 《素问·移精变气论》-草荄之枝。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千朵万朵压枝低。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不蔓不枝。 、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宋·洪迈《容斋续笔》-正用一枝鸣。
【组词】
枝任、 枝末、 枝主、 枝杪、 枝柯、 枝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