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4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7:05
果穗:指植物(尤其是禾本科植物如小麦、玉米等)的花序,由多个果实或种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在农业和园艺学中,果穗是作物产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果穗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果”(果实)和“穗”(植物的花序)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穗”已有记载,用于描述植物的穗状花序。随着农业的发展,这个词在农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农业社会中,果穗象征着丰收和富饶,是农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在一些文化中,果穗还被用作装饰,如在某些节庆活动中。
果穗给人以丰收、充实和生命力的联想。它代表着自然的慷慨和人类的劳动成果,常常与喜悦和满足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在我的家乡,每年秋收时节,田野里金黄的玉米果穗是孩子们最喜欢探索的地方。我们会在田间追逐,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在诗歌中,可以将果穗比喻为金色的希望,每一粒种子都是未来的梦想。
想象一片金黄的麦田,风吹过时,果穗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这种景象和声音给人以宁静和满足的感觉。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ear of corn”或“spike”,虽然具体指代不同植物的果穗,但都体现了类似的农业和植物学概念。
果穗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农业和植物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文化和情感表达中扮演着角色。它连接着自然、劳动和丰收的喜悦,是语言中一个富有深意的符号。
1.
【果】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果,木实也。 、 《易·说卦》-艮为果蓏。 、 《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 、 《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五果为助。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明·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组词】
果布、 果馔、 果谷、 果正、 果桌、 草果;荚果;浆果;果瓜、 果茹、 果隋、 果蔗
2.
【穗】
(会意。从禾,惠声。稻麦等禾本科植物的花或果实聚生在茎上顶端部分。亦泛指穗状花实)。
同本义。
【引证】
《曲水诗序》。注;“共穗,嘉禾了。”-赪茎素毳,并柯共穗之瑞。 、 《诗·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 《诗·小雅·甫田》-彼有滞穗。
【组词】
穗肥、 麦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