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3:12
果然: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有“确实如此”的意思。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果然”常用于描述情节的发展符合读者的预期,增强故事的连贯性和可预测性。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果然”用于确认之前的话语或猜测,表达一种“我早就知道”的语气。 专业领域:在科学研究或技术讨论中,“果然”用于验证假设或理论,表明实验结果或观察与预期一致。
同义词:确实、真的、果真 反义词:居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果然”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果”和“然”两个字组成。“果”表示结果,“然”表示如此。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果如其言”的用法,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中的“果然”。
在**文化中,“果然”常用于表达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见性和准确性,体现了一种智慧和洞察力。
使用“果然”时,常带有一种满足感和自信,因为它证实了之前的猜测或判断是正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果然”来确认自己的猜测,比如天气预报说会下雨,出门时带上伞,结果真的下雨了,我就会说“果然下雨了”。
诗歌: 春风拂面,果然花开满园, 岁月静好,果然时光不待。
视觉:想象一片果园,果实累累,正如预期那样丰收。 听觉:听到一声“果然”,伴随着满意的笑声。
在英语中,“果然”可以对应为“as expected”或“indeed”,但“果然”更强调一种预见性和确认感。
“果然”是一个常用的副词,用于确认事实与预期相符。它在不同语境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准确性。通过对“果然”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
1.
【果】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果,木实也。 、 《易·说卦》-艮为果蓏。 、 《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 、 《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五果为助。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明·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组词】
果布、 果馔、 果谷、 果正、 果桌、 草果;荚果;浆果;果瓜、 果茹、 果隋、 果蔗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