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8:28
果肉 是指水果中除去外皮和种子的部分,通常是可食用的肉质部分。它包含了水果的汁液、纤维和营养成分,是水果的主要食用部分。
果肉 一词源自汉语,由“果”和“肉”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肉”常指可食用的部分,因此“果肉”自然指水果的可食用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
在许多文化中,水果及其果肉象征着丰富、健康和生命力。例如,在**文化中,水果常作为礼物赠送,寓意吉祥和好运。
果肉 常让人联想到新鲜、自然和甜美。它可能唤起人们对童年、家庭聚会或夏日野餐的美好回忆。
在我的生活中,果肉常与家庭聚餐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夏天时,家人会一起享用西瓜和其他水果。
在诗歌中,果肉可以被描绘为“夏日的甜蜜馈赠,每一口都是阳光的味道”。
看到果肉,可能会联想到鲜艳的颜色和多汁的质感。听到“果肉”这个词,可能会想象切开水果时汁液四溅的声音。
在英语中,“果肉”通常对应为“flesh”或“pulp”,在不同文化中,对水果的食用*惯和偏好也有所不同。
果肉 这个词虽然简单,但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情感。它不仅是食物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1.
【果】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果,木实也。 、 《易·说卦》-艮为果蓏。 、 《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 、 《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五果为助。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明·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组词】
果布、 果馔、 果谷、 果正、 果桌、 草果;荚果;浆果;果瓜、 果茹、 果隋、 果蔗
2.
【肉】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引证】
《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肉,胾肉。 、 《左传·隐公元年》-公赐之食,食舍肉。 、 《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可食肉矣。 、 《礼记·曾子问》-不归肉。 、 《周礼·内饷》-辨体名肉物。
【组词】
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 肉山脯林、 肉林、 肉腥、 肉糜、 肉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