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5:02
弃余 的字面意思是指抛弃剩余的东西,通常用来描述在某个过程或活动中剩下的不再需要或不再有用的部分。基本含义是指被遗弃的剩余物或剩余部分。
“弃余”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组合“弃”和“余”分别表示抛弃和剩余,合起来即表示抛弃剩余的部分。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就有“弃余”一词的出现。
在**传统文化中,“弃余”可能与节俭和珍惜资源的美德相联系,强调不应浪费任何可用之物。在现代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弃余”也常与废物回收和资源再利用相关联。
“弃余”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废弃、无用和被遗忘的状态。它可能引发对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清理旧书时,发现一些弃余的笔记和资料,这些虽然对我已无用,但对其他人可能仍有价值,因此我选择捐赠而不是直接丢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弃余”:
在时光的河流中,
弃余的记忆如落叶般漂流,
拾起一片,
是昨日的温暖,
也是明日的遗忘。
在英语中,“弃余”可以对应为“leftover”或“discarded”,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这些词汇的使用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指向被遗弃或不再需要的物品。
通过对“弃余”的深入学,我意识到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物质上的剩余和废弃,也反映了人类对资源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恰当使用“弃余”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引证】
《说文》-余,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