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0:44
词汇“摘瑕指瑜”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摘”、“瑕”、“指”、“瑜”。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 “摘瑕指瑜”字面意思是摘取瑕疵,指出优点。这个成语比喻在批评缺点的同时,也要指出优点,即在批评中也要看到对方的优点,不要一棍子打死。
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词源: “摘瑕指瑜”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文学和哲学思想,强调在评价和批评时要全面和公正。
历史演变: 这个成语在历史上一直保持着其基本含义,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使用频率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庸之道和和谐思想,强调在批评和评价时要平衡,不要走极端。
情感反应或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以公正和全面的印象,让人联想到在评价他人时要客观和公正,不要偏激。
相关经历或故事: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领导,他在评价我的工作时总是能够摘瑕指瑜,让我既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感受到他的认可和支持。
融入创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摘瑕指瑜显公正,批评之中见真情。”
视觉联想: 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仔细检查一件物品,既指出其瑕疵,也指出其优点。
听觉联想: 可以想象一段对话,一个人在批评时,也不忘赞扬对方的优点。
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riticize and praise”,即在批评中也要赞扬。
总结理解: “摘瑕指瑜”这个成语强调在批评和评价时要全面和公正,不要只看到缺点,也要看到优点。
反思重要性: 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时要客观和公正,这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提高沟通效果非常重要。
士之执举子业者盈庭,公摘瑕指瑜,无不心折。
先帝一日与忞评论古今名臣宿将,~,纤悉无遗。
1.
【摘】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啻(chì)声。本义:用手采下或取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摘,摭果树实也。 、 《广雅》-摘,取也。 、 《新唐书·承天皇帝传》-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以摘之。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摘而藏之。
【组词】
摘胆剜心、 摘肩儿、 摘青、 摘瓜抱蔓、 摘桃子、 摘棉花;摘苹果
2.
【瑕】
(形声。从玉,叚(xiá)声。本义:玉上的斑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瑕,玉小赤也。 、 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赤瑕驳榮。 、 左思《蜀都赋》-江珠瑕英。 、 《考工记·弓人》-深瑕而泽。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 、 《礼记·聘义》-瑕不掩瑜。
【组词】
瑕适
3.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4.
【瑜】
(形声。从玉,俞声。本义:美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瑾瑜,美玉也。 、 《礼记·玉藻》-世子佩瑜玉。 、 《淮南子·缪称》-无所用之,碧瑜粪土也。
【组词】
瑜玉、 瑜珉、 瑜珥、 瑜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