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02:1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2:19:33
弃儿:字面意思是指被父母遗弃的儿童。基本含义是指那些在社会中缺乏家庭关爱和支持的孩子,他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被遗弃,如贫困、疾病、家庭破裂等。
“弃儿”一词源于汉语,由“弃”和“儿”两个字组成。在古代,由于社会条件和医疗水平的限制,弃儿现象较为普遍。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指被遗弃的儿童,也泛指在社会中感到被遗弃的个体。
在许多文化中,弃儿常常被视为社会问题的象征。在西方文学中,弃儿形象常被用来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在**,弃儿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采取措施改善这些儿童的生活条件。
“弃儿”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悲伤和无助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孤独、被遗弃和渴望被爱的情感。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社会不公和弱势群体的关注。
在现实生活中,弃儿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努力改善这些儿童的生活条件,提供教育和支持。个人可以通过捐款、志愿服务或提高公众意识来帮助这些孩子。
在诗歌中,可以将“弃儿”作为主题,探讨孤独和渴望的主题:
在无人的街角,
弃儿独自徘徊,
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
心中藏着无尽的哀。
在不同文化中,“弃儿”的概念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在西方,弃儿问题常被视为个人权利和社会责任的问题。在东方,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家庭和社区的支持被视为解决弃儿问题的重要途径。
“弃儿”这个词不仅指代被遗弃的儿童,也反映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并激发我们为改善这些儿童的生活条件做出努力。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