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7:29
弃养:指放弃对某人或某物的抚养、照顾或责任,通常用于描述父母放弃对子女的抚养权或责任,或者主人放弃对宠物的照顾。
弃养一词由“弃”和“养”两个字组成。“弃”字古已有之,意为放弃、抛弃;“养”字则指抚养、照顾。两者结合,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弃养”一词,用以描述放弃抚养的行为。
在许多文化中,弃养被视为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尤其在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中受到谴责。在社会背景中,弃养可能与贫困、家庭破裂、心理健康问题等因素有关。
弃养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悲伤和无助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被遗弃的孩子或宠物,以及他们可能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个人经历中,可能遇到过关于弃养的故事,比如在社区中帮助被弃养的儿童或宠物,或者听到朋友分享的相关经历。
在诗歌中,可以将“弃养”融入描述孤独和寻找归属感的主题:
在无人的街角,
一只被弃养的小猫,
寻找着温暖的怀抱,
渴望着家的味道。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被弃养儿童或宠物的画面,传达出孤独和渴望的情感。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悲伤的音乐或哭泣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弃养”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核心含义相似,都涉及放弃抚养的责任。例如,英语中可能使用“abandon”或“neglect”来描述类似情况。
弃养一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反映了社会问题和伦理道德。通过对这一词汇的深入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上的影响。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