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4:45
“扼腕叹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手握住手腕,深深地叹息。这个动作通常表达的是极度的遗憾、失望或悲痛。基本含义是指因为无法改变的不幸或失败而感到非常惋惜和痛心。
在文学作品中,“扼腕叹息”常用来描绘主人公面对重大损失或无法挽回的局面时的情感反应。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失望。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对某个历史**或政治决策的遗憾。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情感的强烈程度和具体情境的不同。反义词则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情感状态。
“扼腕叹息”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扼腕叹息”常常与儒家文化中的“忧国忧民”情怀相联系,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表达对社会不公或个人不幸的同情和遗憾。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悲伤。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无法挽回的遗憾和深深的无力感。在表达时,它能够传达出一种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因为错过了一个重要的机会而感到非常遗憾,那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扼腕叹息”的情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扼腕叹息,错过的是流年,还是那不回头的你。”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独自坐在昏暗的房间里,手握手腕,深深叹息。听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我联想到低沉的叹息声和悲伤的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ring one's hands”,意指极度焦虑或绝望时的动作,但情感色彩略有不同。
“扼腕叹息”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情感表达,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中文文化的深层含义。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状态。
臣所以泣血宵呤扼腕长叹者也。
他这么快就离开了,真令人~。
1.
【扼】
(形声。从手,厄声。本义:抓住;掐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搤,捉也。 、 《汉书·李陵传》-力扼虎,射命中。 、 《后汉书·荀彧传》-搤其喉而不得进。 、 《汉书·娄敬传》-不搤其亢。 、 《汉书·扬雄传》-搤熊罴。 、 《广雅·释诂三》-搤,持也。
【组词】
扼虎、 扼吭拊背、 扼襟、 扼臂
2.
【腕】
(形声。从肉,宛声。本义:臂下端与手掌相连可以活动的部分)。
同本义。
【组词】
腕表、 腕脱、 腕钏、 腕法、 腕头、 腕阑
3.
【叹】
(形声。从欠(另一繁体从“口”),“難”省声。欠,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本义:叹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叹,吞叹也。一曰太息也。 、 《墨子·备梯》-禽子再拜而叹。 、 《礼记·坊记》-戏而不叹。 、 《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皆叹惋。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默叹曰。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婉贞微叹曰。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叹借者之用。
【组词】
叹气嗐声、 叹恨、 叹憾、 叹笑、 叹悔、 叹喟、 叹嗟、 叹想、 叹诧、 长叹;叹一口气
4.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