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02:0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2:05:17
“扼腕长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紧握手腕并发出长长的叹息来表达极度的悲痛、失望或惋惜。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无法挽回的损失或遗憾时,所表现出的深切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扼腕长叹”常用于描绘悲剧性的人物或**,增强情感的表达。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对某件事情的极度遗憾或失望。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文本中的情感深度和人物心理。
同义词:
反义词:
“扼腕长叹”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形象的表达方式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情感表达的细腻和深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深切悲痛和遗憾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扼腕长叹”常常与历史悲剧、个人命运的不幸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对命运和历史的深刻思考。这个成语在社会背景中,也常被用来表达对社会不公或个人不幸的同情和悲悯。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沉和悲凉。它让我联想到历史上的悲剧人物,以及他们在面对命运的无奈和悲痛。这种情感反应也影响了我对悲剧文学和历史的理解和表达。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因为错过了一个重要的面试机会,感到非常遗憾和失望,那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扼腕长叹”的情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扼腕长叹,/ 历史的尘埃,掩不住悲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在黄昏中扼腕长叹,背景是苍凉的山水。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低沉的音乐,如古琴的哀婉旋律,增强这种悲凉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ring one's hands”,意为紧握双手,表达类似的悲痛和无奈。
“扼腕长叹”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在面对无法挽回的遗憾时的情感。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文化和历史的反映。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能够丰富我的情感表达和深化我对文化历史的理解。
臣所以泣血宵吟,扼腕长叹者也。
他只好~了。
1.
【扼】
(形声。从手,厄声。本义:抓住;掐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搤,捉也。 、 《汉书·李陵传》-力扼虎,射命中。 、 《后汉书·荀彧传》-搤其喉而不得进。 、 《汉书·娄敬传》-不搤其亢。 、 《汉书·扬雄传》-搤熊罴。 、 《广雅·释诂三》-搤,持也。
【组词】
扼虎、 扼吭拊背、 扼襟、 扼臂
2.
【腕】
(形声。从肉,宛声。本义:臂下端与手掌相连可以活动的部分)。
同本义。
【组词】
腕表、 腕脱、 腕钏、 腕法、 腕头、 腕阑
3.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
4.
【叹】
(形声。从欠(另一繁体从“口”),“難”省声。欠,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本义:叹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叹,吞叹也。一曰太息也。 、 《墨子·备梯》-禽子再拜而叹。 、 《礼记·坊记》-戏而不叹。 、 《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皆叹惋。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默叹曰。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婉贞微叹曰。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叹借者之用。
【组词】
叹气嗐声、 叹恨、 叹憾、 叹笑、 叹悔、 叹喟、 叹嗟、 叹想、 叹诧、 长叹;叹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