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4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1:17
词汇“察失”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察”和“失”两个字来理解。
结合这两个字,“察失”可以理解为“通过观察或调查来发现遗失的事物”。
由于“察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专业领域,如侦探或失物招领服务中,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寻找遗失物品的过程。
由于“察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察”和“失”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现代社会,随着失物招领服务的普及,类似的词汇可能会在相关领域中被创造和使用。
“察失”这个词给人一种专注和细致的感觉,联想到寻找遗失物品时的耐心和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遗失了重要物品,可能会通过仔细观察和调查来寻找,这时“察失”这个词就能派上用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察失”来表达寻找遗失的美好记忆:
在时光的长河中,我细细察失,
寻找那遗失的微笑,如星辰般璀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侦探在昏暗的房间中仔细寻找线索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悬疑或紧张的音乐来增强“察失”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或表达来描述寻找遗失物品的过程,例如英语中的“search for lost items”。
“察失”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简洁地表达了通过观察和调查来寻找遗失物品的过程。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察】
(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察,复审也。 、 《楚辞·离骚》-览察草木。 、 贾谊《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 、 《吕氏春秋·本味》-察其所以然。 、 《史记·魏公子列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宋·苏轼《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组词】
观察、 觉察
2.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