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9:11
扼臂啮指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扼住手臂,咬住手指”,形容极度痛苦或决心坚定的情状。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在极度痛苦或面临重大决定时的行为表现。
扼臂啮指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源自古代对人在极端情况下的行为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人在极度痛苦或决心时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与英雄主义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和对坚韧精神的推崇。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让人联想到痛苦和决心。它能够激发人们对坚韧和毅力的敬佩,同时也让人感受到痛苦和挣扎。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极端情况下的决心和痛苦时,它可以提供一个有力的表达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扼臂啮指,痛彻心扉, 英雄无悔,誓言如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极度痛苦中扼住自己的手臂,咬住手指的情景。这种画面能够强烈地传达出痛苦和决心的情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人在极端情况下的行为来实现。
扼臂啮指 这个成语在描述人在极度痛苦或决心时的行为表现方面非常有用。它不仅能够传达强烈的情感,还能够体现文化中对坚韧和毅力的推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能够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曾子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欲去,吾扼臂以呼汝耳。’
人以是知~,古孝子非虚语也。
战国时期,曾子一个人他外出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找他,曾母左等右盼不见他回来,客人急着要回去。曾母就使劲扼住自己的手臂直到疼痛难忍为止,曾子立即感到手臂痛,立即丢掉柴禾跑回家问母亲有什么事,母亲告诉他有客人在找他
1.
【扼】
(形声。从手,厄声。本义:抓住;掐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搤,捉也。 、 《汉书·李陵传》-力扼虎,射命中。 、 《后汉书·荀彧传》-搤其喉而不得进。 、 《汉书·娄敬传》-不搤其亢。 、 《汉书·扬雄传》-搤熊罴。 、 《广雅·释诂三》-搤,持也。
【组词】
扼虎、 扼吭拊背、 扼襟、 扼臂
2.
【臂】
(形声。从肉,辟声。本义:胳膊)。
胳臂。
【引证】
《说文》-臂,手上也。 、 《广雅·释亲》-肱谓之臂。 、 《仪礼·少牢礼》。注:“肱骨。”-肩臂。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奋袖出臂。
【组词】
臂缚、 臂纱
3.
【啮】
(会意。从口,从齿。表示咬。本字从齿,(qì)声。本义:用嘴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啮。鸟曰啄,兽曰囓。-囓,噬也。 、 《汉书·李广苏建传》-武卧啮雪。 、 《后汉书·费长房传》-众蛇竞来,啮索且断。 、 《新唐书·李勚传》-勚感涕,因啮指流血。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啮人,无御之者。
【组词】
啮指、 啮咬、 啮啃、 啮齿、 啮噬、 啮心、 啮雪吞毡、 啮臂
4.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