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8:41
拔茅连茹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拔起茅草,连带拔出根部的泥土。这个成语比喻做事彻底,不留后患。它强调的是一种彻底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在文学作品中,拔茅连茹 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处理问题时的果断和彻底,不留任何隐患。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法律、管理等,它可能被用来强调解决问题时要彻底,不留后患。
同义词:斩草除根、彻底解决 反义词:敷衍了事、半途而废
拔茅连茹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拔茅茹以其汇,征吉。”原意是指拔起茅草,连带拔出根部的泥土,后来引申为做事彻底,不留后患。
在传统文化中,拔茅连茹 体现了人处理问题时的彻底性和果断性。在社会管理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强调解决问题时要彻底,不留后患。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果断的。它让人联想到解决问题时的彻底性和效率,给人一种干净利落的感觉。
在我的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问题,当时我采取了拔茅连茹的态度,彻底解决了问题,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拔茅连茹,不留隐患, 彻底解决,心安理得。”
在视觉上,拔茅连茹 可以联想到一个人用力拔起茅草的画面,泥土随之被带出。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拔草时的声音,以及解决问题后的轻松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o nip something in the bud",意思是及早解决问题,防止其发展。这个表达强调的是预防和早期干预,而拔茅连茹 更强调彻底解决。
拔茅连茹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解决问题时的彻底性和果断性。它在文学和专业领域中都有应用,给人以积极和果断的情感反应。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在处理问题时要彻底,不留后患。
拔茅茹以其汇。
袁既病死,黎、段登台,~,弹冠相庆,徐遂入任为院秘书长。
1.
【拔】
(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拔,擢也。 、 《苍颉篇》-拔,引也。 、 《易·乾》。郑注:“移也。”-确乎其不可拔。 、 《封氏见闻录》-拔河。 、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
2.
【茅】
(形声。从艸,矛声。本义:草名。即白茅,俗称茅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菅之不滑泽有毛者,可缩酒;又以为藉。-茅,菅也。 、 《易·大过》-藉用白茅。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 、 《周礼·甸师》-祭祀共萧茅。 、 《诗·小雅·白华》-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 《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 《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重茅。
【组词】
茅飞渡江;抱茅入竹;茅卜、 茅店、 茅茹、 茅茨、 茅塞、 茅屋采椽
3.
【连】
(会意。从辵(chuò),从车。本义:人拉的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连即古文輦也。-連,负车也。 、 《周礼·故书巾车》-连车组輓。 、 《周礼·乡师》-与其輂连。 、 《管者·海王》-行服连轺辇者。 、 《庄子·让王》。郑君、房君、司马君皆云:“读为辇。”-民相连而从之。 、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太后]曰:‘老妇持连而瞏(還)。’
4.
【茹】
(形声。从艸,如声。本义:吃)。
同本义。
【引证】
《方言》。注:“今俗呼能粗食者为茹。”-茹,食也。吴越之间,凡贪饮食者谓之茹。 、 《孟子·尽心下》-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 、 《礼记·礼运》-饮其血,茹其毛。 、 《诗·大雅·庶民》-柔则茹之。 、 、 《庄子·人间世》-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 、 明·刘基《苦斋记》-茹啖其草木荑实。
【组词】
茹荤饮酒、 茹毛、 茹草、 茹恨、 茹素、 茹菜、 茹荤、 茹薇、 茹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