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3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31:43
浮文套语: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那些表面上华丽、空洞无物、缺乏实质内容的言辞或文章。它们往往是为了装饰或掩盖真实意图而使用的,常见于官样文章、商业宣传或社交场合中的客套话。
浮文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原指浮在水面上的文字,后引申为表面上的、不深入的言辞。套语则指的是固定的、模式化的言辞。两者结合,形成了“浮文套语”这一表达,用以形容那些形式化、缺乏实质的言辞。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浮文套语可能被视为一种必要的社交技巧,用于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然而,在追求真实和效率的社会环境中,浮文套语可能会受到批评,被认为是浪费时间和资源的表现。
浮文套语往往给人带来一种虚伪和不真诚的感觉,可能会引起听众或读者的反感。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负面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使用浮文套语的场合,比如在正式的商务邮件中使用一些客套话。然而,我们也应该警惕过度使用浮文套语,以免影响沟通的效率和真实性。
在诗歌中,浮文套语可以被用来创造一种讽刺或幽默的效果,例如: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浮文套语,满纸空虚。 华丽辞藻,掩盖真相, 真挚情感,何处寻觅?
浮文套语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装饰华丽但内容空洞的书籍封面,或者那些听起来悦耳但缺乏实质内容的演讲。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表达来描述那些表面华丽但缺乏实质的言辞。例如,英语中的“fluff”或“empty rhetoric”都可以用来形容类似的概念。
浮文套语作为一个词汇,提醒我们在沟通和表达时要注意言辞的实质内容,避免过度使用形式化的语言。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我们应该追求真实和效率,避免被浮文套语所迷惑。
请说一些实际的内容,少来一些~。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3.
【套】
(会意。从大,从长。套在外面的东西比被套者要大、长。本义:罩在外面的东西)。
地势弯曲的地方。常作地名用字。
【引证】
《新五代史》-明宗战胡卢套、杨村,为梁兵所败。
4.
【语】
告诉,使知道。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论语·阳货》-吾语女。 、 《三国志·方使传》-若引其许,若至,语人。 、 晋·干宝《搜神记》-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贫者语于富者曰…
【组词】
语言、 语其友;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