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2:07
“拔群出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超越众人,脱颖而出。它形容某人或某事物在众多同类中特别突出,表现出色,与众不同。
“拔群出萃”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文学和哲学思想。它强调的是在众多同类中脱颖而出,具有明显的褒义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形容优秀人才和杰出成就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拔群出萃”体现了对卓越和优秀的追求。它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成就的认可。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教育和职业领域,用来鼓励人们追求卓越。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优秀、卓越和成功。它激励人们努力提升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在音乐领域拔群出萃的朋友。她的音乐才华令人惊叹,多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成为我们朋友圈中的骄傲。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她的歌声拔群出萃,如夜莺在林间婉转,令人陶醉。”
想象一位音乐家在舞台上拔群出萃,她的演奏如同天籁之音,观众为之动容。视觉上,她的身影在聚光灯下显得格外耀眼。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stand out from the crowd”或“outshine other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在众多同类中脱颖而出的意思。
“拔群出萃”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在描述优秀人才和杰出成就时更加准确和生动。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重要性。
《晋书·夏侯湛传》:“弱年而入公朝,蒙蔽而当显举,进不能拔群出萃,却不能抗排当世。
1.
【拔】
(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拔,擢也。 、 《苍颉篇》-拔,引也。 、 《易·乾》。郑注:“移也。”-确乎其不可拔。 、 《封氏见闻录》-拔河。 、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
2.
【群】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引证】
《说文》-群,辈也。 、 《国语·周语》-兽三为群。 、 《诗·小雅·吉日》-或群或友。 、 《诗·小雅·无羊》-三百维群。 、 《礼记·曲礼》-大夫不掩群。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柳宗元《封建论》-故近者聚而为群。
3.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4.
【萃】
(形声。从艸,卒声。本义:草丛生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萃,草盛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