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7:38
拔舌地狱:这是一个源自**概念的词汇,指的是一种传说中的地狱,专门用来惩罚那些生前说谎、诽谤、恶口伤人的人。在这种地狱中,罪人的舌头会被拔出,以此作为对他们言语不当的惩罚。
拔舌地狱的概念源自的因果报应思想,随着的传播,这一概念也被广泛接受和讨论。在不同的文化和**中,类似的惩罚概念也有所体现,但具体的名称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在东亚文化中,尤其是**、日本和韩国,拔舌地狱的概念被广泛认知,并与道德教育紧密相关。它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诚实、善良,避免恶言恶语。
拔舌地狱这个词给人一种强烈的恐惧和厌恶感,因为它涉及极端的痛苦和惩罚。它让人联想到言语的力量和责任,提醒人们要谨慎使用言语。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听到长辈用“拔舌地狱”来警告孩子们不要说谎或恶言,这让我深刻理解到言语的重要性和后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拔舌地狱的阴影下,
言语如刃,切割心灵。
每一句谎言,每一声诽谤,
都在黑暗中回响,永无安宁。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阴暗的地狱中,罪人被束缚,舌头被拔出,周围是痛苦的哀嚎声。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让人感受到言语不当的严重后果。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惩罚概念可能不那么具体,但也有类似的道德教育,如“言语如箭,一旦射出,无法收回”。
拔舌地狱这个词深刻地反映了言语的力量和责任。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谨慎使用言语,避免伤害他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的道德和社会意义。
若不悟去,老僧与尔入拔舌地狱。
若释氏之言不妄,此辈应堕~。
1.
【拔】
(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拔,擢也。 、 《苍颉篇》-拔,引也。 、 《易·乾》。郑注:“移也。”-确乎其不可拔。 、 《封氏见闻录》-拔河。 、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
2.
【舌】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 《易·说卦》-兑为口舌。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窍为舌。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组词】
舌举、 舌挢不下、 舌刺刺、 舌敞唇穿、 舌簧、 舌干唇焦
3.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4.
【狱】
讼案。
【引证】
《国语·周语》-夫君臣无狱。 、 《易·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组词】
狱辞、 狱文、 狱主
刑狱。
【引证】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组词】
文字狱;动辄兴狱;狱牒、 狱牍、 狱事、 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