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8:02
拔苗助长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拔起禾苗来帮助它们生长”。这个成语比喻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它强调了做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会适得其反。
在文学作品中,拔苗助长 常用来批评那些不按自然规律或事物发展规律行事的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提醒别人不要急于求成。在专业领域,如教育学或管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如何避免过度干预和促进自然发展。
拔苗助长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文是:“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这个故事讲述了宋国一个农夫因为担心自己的禾苗长得慢,就用手把它们拔高,结果导致禾苗枯萎。
在传统文化中,拔苗助长** 反映了道家和儒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它强调了顺应自然、不强求的重要性,这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教育意义,尤其是在教育孩子和领导管理方面。
这个成语给人以警示和反思的情感反应。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冷静思考,不要因为一时的急躁而做出违背规律的决定。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在学*和工作中急于求成,结果反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让我深刻理解了拔苗助长 的含义,并学会了耐心等待和循序渐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过田野,
农夫心急如焚,
拔苗助长徒劳,
自然规律不可违。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农夫在田间焦急地拔起禾苗,而旁边的禾苗却因为缺乏水分而枯萎。这样的画面和农夫的叹息声,都能让人深刻感受到拔苗助长 的寓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haste makes waste”,意思是“欲速则不达”。这个表达也强调了急躁和过度干预的负面后果。
拔苗助长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也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提醒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规律,耐心等待结果的自然显现。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
1.
【拔】
(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拔,擢也。 、 《苍颉篇》-拔,引也。 、 《易·乾》。郑注:“移也。”-确乎其不可拔。 、 《封氏见闻录》-拔河。 、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
2.
【苗】
(会意。从田,从艸。田里生长的形状象草的东西。本义:禾苗,未吐穗的庄稼)。
同本义;泛指初生的植物。
【引证】
《说文》-苗,草生于田者。 、 《诗·魏风·硕鼠》。传:“嘉谷也。”-无食我苗。 、 《公羊传·庄公七年》。注:“苗者禾也。生曰苗,秀曰禾。”-无苗。 、 《孟子》-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 《韩非子·内储说上》-南门之外有黄犊食苗道左者。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苗未枯。 、 、
【组词】
补苗;间苗;秧苗;麦苗;豆苗;壮苗
3.
【助】
(形声。从力,且(zǔ)声。助人要用力,故从力。本义:帮助)。
同本义(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给予协助)。
【引证】
《说文》-助,左也。 、 《小尔雅》-助,佐也。 、 《论语》。孔注:“犹益也。”-非助我者也。 、 《孟子》-九一而助。 、 《国语·越语下》-助天为虐者,不祥。 、 《孟子·公孙丑上》-予助苗长矣。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蔡元培《图画》-肤觉之助。
【组词】
助胆、 互助、 扶助、 资助、 助力
4.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