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0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00:04
“灶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管理灶台的神祇,通常指的是厨房中的灶神。在**传统文化中,灶公是家庭守护神之一,负责监督家庭成员的言行,并在每年的特定时间(如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庭的情况。
在文学中,“灶公”常被用来象征家庭的和谐与安宁,或是作为传统文化的象征。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灶公”来指代厨房或烹饪活动。在专业领域,如民俗学或学,“灶公”是研究民间信仰和家庭文化的重要对象。
同义词:灶神、灶王爷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与“破坏家庭和谐”的概念相对立。
“灶公”一词源于古代**的民间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形象和功能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在古代文献中,如《周礼》和《礼记》中已有关于灶神的记载。
在传统文化中,灶公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家庭的温暖和团结。在社会背景中,灶公信仰反映了人对家庭和谐与道德规范的重视。
“灶公”一词常常让人联想到家庭的温馨和传统节日的氛围,给人以安定和亲切的情感反应。
在*的许多家庭中,每年都会举行祭灶仪式,这是一种传承已久的俗,体现了对灶公的尊敬和对家庭幸福的祈愿。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灶公静坐厨房中,烟火人间情意浓。”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传统的厨房,灶台上摆放着祭品,香烟缭绕,人们在默默祈祷。这样的场景常常伴随着传统音乐,如古筝或笛子的旋律。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家居守护神概念也存在,如日本的“灶神”(かまどさま),但其具体形象和功能可能有所不同。
“灶公”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和传承文化精髓。
1.
【灶】
(会意。从火从土。繁体从穴,鼀(cù)声。本义:用砖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灶,炊穴也。 、 《白虎通·五祀》-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 、 《汉书·五行志》-灶烟阳。 、 《礼记·郊特牲》-灶者,老妇之祭也。 、 陶渊明《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组词】
灶床脚、 锅灶;行军灶;灶妄、 灶下养、 灶燎
2.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