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3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37:17
“灶下养”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短语,它可能是一个地方性的表达或者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用语。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在灶台下面养育或存放某些东西。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其确切含义可能需要结合具体的文化或地域背景来解释。
由于“灶下养”不是一个标准的中文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某些农村或传统家庭中,可能会有特定的习俗或做法与“灶下养”相关,比如在灶台下存放食物或其他物品。
由于“灶下养”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如果假设它是一个地方性的表达,可能的例句如下:
由于“灶下养”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很难找到确切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如果从字面意思出发,可能的同义词包括“灶下存放”或“灶下保存”,而反义词则可能是“灶上放置”或“灶上展示”。
由于“灶下养”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与特定的地方文化或习俗有关。这需要具体的历史或文化研究来确定。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灶台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代表家庭的核心或温暖。因此,“灶下养”可能与这些文化象征有关,表示在家庭的核心位置保存或养育某些东西。
对于“灶下养”这个词汇,可能的情感反应和联想包括家庭的温暖、传统的习俗以及农村生活的简单和朴实。
由于“灶下养”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个人应用可能非常有限。如果有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可能与特定的地方文化或家庭习俗有关。
在创作中,可以将“灶下养”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表达,比如在诗歌中用来代表家庭的温暖和传统:
由于“灶下养”不是一个标准词汇,视觉和听觉联想可能与传统的农村生活、灶台的火焰和烹饪的声音有关。
由于“灶下养”不是一个标准词汇,跨文化比较可能不适用。
“灶下养”这个词汇不是一个标准的中文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可能需要结合具体的文化或地域背景来理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地方性或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灶】
(会意。从火从土。繁体从穴,鼀(cù)声。本义:用砖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灶,炊穴也。 、 《白虎通·五祀》-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 、 《汉书·五行志》-灶烟阳。 、 《礼记·郊特牲》-灶者,老妇之祭也。 、 陶渊明《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组词】
灶床脚、 锅灶;行军灶;灶妄、 灶下养、 灶燎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3.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