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7:17
探听:指试图获取信息,通常是通过询问或监听的方式,有时可能涉及秘密或不正当的手段。
探听一词由“探”和“听”两个字组成。“探”字古已有之,意为深入摸索或探查;“听”字则表示用耳朵接受声音。两者结合,形成了“探听”这一词汇,表示通过听的方式获取信息。
在**传统文化中,探听他人隐私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信息的重要性,探听在某些领域(如商业、情报)被视为必要的手段。
探听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因为它常常与秘密、隐私和不当行为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新闻报道,探听可能被视为一种正当的职业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避免探听他人的私事,尊重他人的隐私。然而,在工作中,有时需要通过合法途径探听相关信息,以完成任务。
在诗歌中,可以将“探听”融入到描述侦探或**的场景中:
夜幕低垂,星光稀疏, 侦探悄然,探听秘密。 耳贴墙壁,心悬一线, 只为揭开,那层神秘。
视觉联想:想象一个侦探在黑暗中悄悄接近目标,耳朵紧贴墙壁,试图捕捉每一个细微的声音。 听觉联想:可以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伴随着心跳声和微弱的窃窃私语声。
在英语中,“探听”可以对应为“eavesdrop”或“spy”,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负面含义,但在某些情境下被视为必要的手段。
探听一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既可以用于描述不正当的行为,也可以用于描述正当的信息获取。在理解和使用这一词汇时,需要考虑具体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在个人表达中,应谨慎使用,避免侵犯他人的隐私。
1.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2.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