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8:52
词汇“探口而出”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可能是由于输入错误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术语。因此,我将基于“探口而出”这个词汇的构词法和可能的含义进行分析。
“探口而出”从字面上理解,可能是指某种信息或话语从口中探出或泄露出来。这个词汇可能是由“探”(探索、探查)和“口而出”(从口中说出)两个部分组合而成的。
由于“探口而出”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或者仅限于某个特定的领域或社群。
由于词汇的不标准性,很难提供具体的例句。但如果我们假设它指的是某种信息或秘密不经意间泄露出来,那么可以有如下例句:
由于“探口而出”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人们可能会有特定的表达方式来形容不经意间说出的话,但这与“探口而出”这个词汇无关。
如果我们将“探口而出”理解为不经意间说出的话,那么它可能带有一种意外或尴尬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不经意间说出了一些本不想说的话,这种情况可以用“探口而出”来形容。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探口而出”作为一个形容词或动词来使用,描述某人无意中泄露了秘密或真实想法。
由于词汇的不标准性,很难有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来形容不经意间说出的话,但这需要具体语言的具体分析。
“探口而出”这个词汇由于其不标准性,在实际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可能并不常见。如果它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那么了解该领域的背景知识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在日常交流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标准的词汇来确保沟通的准确性和效率。
1.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