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2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22:04
“探头探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伸头四处张望,形容人好奇、小心或偷偷摸摸地观察周围环境的样子。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示行为不够光明正大或缺乏自信。
在文学作品中,“探头探脑”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或行为特征,增强文本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好奇心强或行为鬼祟。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行为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某些特定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状态。
同义词如“窥视”和“偷窥”都带有更强烈的负面含义,而“张望”则相对中性。反义词如“坦然”和“大方”则强调了行为的公开和自信。
“探头探脑”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行为逐渐演化而来。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固定表达。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常与谨慎、小心或不信任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交往中,这种行为可能被视为不够真诚或缺乏信任感。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偷偷摸摸、不够光明正大的行为。在表达时,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批评或讽刺某些不够坦诚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在聚会中总是四处张望、似乎在寻找机会离开的人。这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了我对这种行为的看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猫儿探头探脑,寻找着白日的遗迹。”
视觉上,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小心翼翼地伸出头,四处张望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伴随着轻微的脚步声和紧张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eeking around”或“peering curiously”,虽然这些表达没有“探头探脑”那么强烈的贬义色彩,但它们传达了类似的好奇和小心观察的意思。
“探头探脑”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不仅描绘了具体的行为,还传达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态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是非常重要的,它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观察和评价。
时时去他那下探头探脑,心下也须疑它那下有个好处在。
却好交五更时候,只见那个头陀挟着木鱼,来巷口~。
1.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2.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3.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4.
【脑】
(形声。本义:脑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囟头会匘盖也。字亦作腦。-匘,头髓也。从匕,匕,相比著也。巛象发,囟象脑形。 、 《考工记·弓人》-蹙于(脑)而休于气。 、 《素问·五藏生气篇》。注:“脑为髓海。”-其荣发也。 、 《春秋元命苞》-人精在脑。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盐其脑,是以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