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4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41:35
朝贡:指古代周边国家或部落向**进献贡品,以示臣服和尊敬的一种政治行为。这种行为通常伴随着一定的礼仪和制度,是古代东亚国际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朝贡常被用来描绘国家的繁荣和的威严,如《史记》、《汉书》等史书中对朝贡的记载。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朝贡一词较少使用,但在讨论古代历史或国际关系时可能会提及。 专业领域**:在国际关系学、历史学等领域,朝贡制度是研究古代东亚国际秩序的重要内容。
同义词:进贡、纳贡 反义词:无明显反义词,但可从概念上对比“独立”、“自主”等词汇。
词源:朝贡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朝”指朝见,“贡”指贡献。 演变:随着历史的发展,朝贡制度逐渐演变为更加复杂的国际关系体系,如宋代的“岁币”制度。
意义和影响:朝贡制度体现了古代**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心思想,同时也促进了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情感反应:朝贡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辉煌和威严,也可能引发对古代国际关系复杂性的思考。 联想**:可能联想到古代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外交礼仪等。
经历或故事:在阅读古代历史书籍时,经常遇到朝贡制度的描述,这让我对古代**的国际地位有了更深的理解。
诗歌:
古道丝绸路,朝贡使者来。
金帛献天子,礼仪显威严。
视觉联想:可以想象古代使者携带贡品,穿越沙漠和山脉,来到皇宫的场景。 听觉联想**:可能联想到古代宫廷音乐,以及使者行进时的铃声和脚步声。
对应词汇:在其他文化中,如古罗马的“进贡”(tribute)也有类似的概念。 使用情况:不同文化中的进贡制度反映了各自的国际关系和政治结构。
理解:朝贡是一个反映古代东亚国际关系的重要词汇,它不仅涉及政治和外交,还涉及文化和经济。 重要性:在学*和理解古代历史和国际关系时,朝贡一词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信息。
1.
【朝】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朝,旦也。 、 《尔雅·释诂》-朝,早也。 、 《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 、 《礼记·祭义》。注:“朝,日出时也。”-周人祭日以朝及誾。 、 《诗·商颂·那》-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 《水经注·江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乐府诗集·长歌行》-朝露待日晞。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朝雨浥轻尘。 、 唐·杜牧《阿房宫赋》-朝歌夜弦。(弦:弹琴。)
【组词】
朝雉徒歌、 朝趁暮食、 朝上;朝夕乌、 朝夕相处、 朝日、 朝旦;朝不及夕、 朝升暮合、 朝成暮遍、 朝成暮毁、 朝夷暮跖、 朝欢暮乐、 朝市
2.
【贡】
(形声。从贝,工声。本义:进贡,把物品进献给朝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贡,献功也。 、 《释言》-贡,上也。 、 《广雅》-贡,献也。 、 《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 、 《周礼·大司徒》。注:“贡地所生,谓九谷。”-以令地贡。 、 《周礼·小司徒》。注:“谓九谷三泽之材也。”-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 《考工记·匠人》注-贡者,自治其所受田,贡其税谷。 、 《聊斋志异·促织》-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组词】
贡奉、 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