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1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10:50
探头缩脑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伸出头来又缩回去,形容行为谨慎、胆小怕事或偷偷摸摸的样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某人在做某事时犹豫不决、不敢大胆行动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探头缩脑 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行为举止,如在描述一个胆小的人物时可能会用到这个成语。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的犹豫不决。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某些人在面对决策时的行为模式。
同义词: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胆小如鼠 反义词:大胆无畏、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行为特征时各有细微差别,畏首畏尾 更强调对后果的担忧,大胆无畏 则强调勇气和决心。
探头缩脑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行为描述的细腻和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特定行为模式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探头缩脑** 常常与儒家文化中的“谨慎”和“谦逊”相联系,反映了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对行为规范的期望。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缺乏自信和勇气的状态。在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一个在黑暗中害怕的小动物。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勇气去面对的情况,我可能会提醒自己不要像“探头缩脑”那样犹豫不决,而应该勇敢地面对挑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生活的迷宫里,他探头缩脑, 每一步都充满了犹豫和恐惧。”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在阴影中偷偷观察的人;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心跳声或悄悄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peeking and poking" 或 "hesitant and cautious",但这些表达没有形成固定的成语,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探头缩脑 这个成语可能需要适当的解释。
探头缩脑 这个成语在描述人的行为特征时非常形象和生动,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人的行为,也反映了语言在表达细微情感和状态时的丰富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化理解都非常重要。
到了园中,果然阴气逼人。贾赦还扎挣前走,跟的人都探头缩脑的。
1.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2.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3.
【缩】
(形声。从糸(mì),宿声。糸,细丝,与绳索有关。本义:捆束)。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緜》-其绳则直,缩版以载。 、 《说文》。朱曰:“许书之乱字皆治也,理也。此说解及尔雅之乱,正谓治理。”-缩,乱也。 、 《仪礼·乡饮酒礼》-磬阶闲缩霤。 、 《仪礼·乡射礼·大射仪》-十纯则缩而委之。 、 《仪礼·士丧礼》-绞横三缩一。 、 《礼记·檀弓》-冠缩缝。 、 《礼记·丧大纪》-布绞缩者一。
4.
【脑】
(形声。本义:脑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囟头会匘盖也。字亦作腦。-匘,头髓也。从匕,匕,相比著也。巛象发,囟象脑形。 、 《考工记·弓人》-蹙于(脑)而休于气。 、 《素问·五藏生气篇》。注:“脑为髓海。”-其荣发也。 、 《春秋元命苞》-人精在脑。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盐其脑,是以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