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5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58:55
“不堪视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某些事物或场景让人无法忍受,视觉和听觉上都给人带来极大的不适或反感。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极其丑陋、恶劣或令人不快的事物,强调的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感受。
“不堪视听”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不堪”意为不能忍受,“视听”指视觉和听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形容极端的负面场景或事物。
在**文化中,“不堪视听”常用于强调道德和审美的标准,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丑恶现象的批判。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用于批评那些违背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的行为。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厌恶和反感,联想可能包括战争、灾难、丑恶的社会现象等,这些都是人们普遍希望避免的负面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不堪视听”来形容一次糟糕的电影体验,那部电影的剧情和表演都让人难以忍受,观影过程极为痛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城市的喧嚣不堪视听,唯有月光,静静洒落,洗净尘世的烦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战争废墟的画面,那种破败和凄凉的景象正是“不堪视听”的写照。在音乐方面,某些悲伤或压抑的音乐作品也能唤起类似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bearable to watch and listen to”,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义是相似的。
“不堪视听”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工具,能够准确传达强烈的负面情感和评价。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其菲薄揶揄,不堪视听。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堪】
(形声。从土,甚声。本义:地面高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堪,地突也。谓土之坟起者。 、 《庄子·大宗师》-堪坏得之,以袭昆仑。
【组词】
堪岩
3.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
4.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
1. 【不堪】 听直
2. 【不堪的画面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