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4:32
探囊箧(tàn náng qi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探取囊中的东西”,比喻暗中偷取或窃取他人的财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盗窃行为,尤其是指那些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的偷窃。
在文学作品中,探囊箧常常用来描绘那些狡猾、阴险的角色,或者是描述一些不正当的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法律或道德讨论中,它可能会被用来强调盗窃行为的隐蔽性和不道德性。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犯罪学,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具体描述某种盗窃行为。
同义词:偷窃、盗窃、扒窃、窃取 反义词:归还、捐赠、赠送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境和具体行为的描述,例如“偷窃”可能更通用,而“探囊箧”则更强调行为的隐蔽性。
探囊箧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作品和专业讨论中仍然保留其原有的意义和用法。
在文化中,探囊箧**这个成语反映了对于盗窃行为的道德谴责。它强调了社会对于诚信和正直的重视,以及对于不正当行为的排斥。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不诚实和不可信赖的行为。它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于某些角色的看法,以及对于某些行为的道德判断。
在日常生活中,探囊箧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道德或法律问题时,它可能会被用来强调某些行为的不正当性。
在诗歌或故事中,探囊箧可以被用来描绘那些狡猾或阴险的角色,或者用来比喻某些不正当的行为。
结合图片或视频,探囊箧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夜晚、阴影、偷偷摸摸的动作等视觉元素。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微的脚步声、门锁的轻微响动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steal”或“pilfer”可以传达相似的意义。
探囊箧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反映了对于这种行为的道德评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中的道德观念。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
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江西李某》:“不敢相欺,某乃江湖所谓‘铁算盘’者也,不必~,而能以术取人财。”
1.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2. 【囊】
3.
【胠】
(形声。从月(肉),去声。本义:腋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胠,亦(腋)下也。 、 《广雅·释亲》-胠,胁也。 、 《素问·咳论》-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4.
【箧】
小箱子,藏物之具。大曰箱,小曰箧。
【引证】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负箧曳屣。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家书一箧。
【组词】
箧衍、 箧笥、 箧扇